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
登录|注册
您的位置:首页 > 经济>

点亮山水间的浪漫华灯

——夏县以生态山水拉动夏日夜经济增长

来源:运城日报时间:2024-07-29

记者 王新欣

夜幕低垂,白沙河畔、瑶台山下,灯火璀璨,游人如织。从空中俯瞰,城市景观尤为立体,两岸商铺和高楼的灯光洒向白沙河,河水粼粼波光变幻出万千色彩。

夜经济,是一个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,更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体现。形形色色的夜间演出活动、夜间消费,让城市的夜晚流光溢彩。

近年来,夏县始终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以生态山水拉动夏日夜经济增长,不仅创新消费场景,释放消费潜力,还塑造了“年轻时尚”“活力健康”的城市形象。如今,夏县白沙河公园、夏“潮”美食广场、夏都体育中心、张家坪村等地,逐渐化身为“不夜城”和“网红打卡地”,在炎炎夏日中,拉动了夜经济的发展。

7月23日,记者前往夏县,近距离感受当地的夏日夜经济。

美食夜

点燃城市“烟火气”

星城夜幕,流光闪烁。

晚上8点,对于大多数夏县人来说,夜生活才刚刚开始。在“二桥”旁,行人来来往往,车辆川流不息,放眼望去,一片灯火辉煌。

“晚上没事了就带着孩子们来‘二桥’这边玩,这里比较凉快嘛,散散步,吃点小吃,非常惬意。”石桥庄村村民姚女士笑着说。

“二桥”,即康杰桥,位于瑶台山脚下、白沙河畔,因其是夏县白沙河自东向西的第二座桥而被称为“二桥”。傍晚时分,山风习习,十分凉爽,使得“二桥”一直以来就是夏县人民夜间消夏避暑的好去处。去年,夏县县委、县政府在此高标准打造夏“潮”美食广场后,“二桥”更是成为夏县群众夜间游玩的不二选择,现已经成为夏县新晋网红打卡胜地。

走进夏“潮”美食广场,各商铺门前都挤满了来此品尝美食的人们,主播正在广场中心的舞台上热情地与现场及直播间的观众进互动,人声鼎沸,伴随着灯光、音响,一同将现场的氛围推向了高潮。

夏“潮”美食广场小吃街。 记者 陈方斌 摄

“我们每天下午5点多开始营业,一直到晚上11点多。这边比较凉快,所以过来游玩的人比较多,人流量大,生意就更好做嘛。”手工提拉米苏商铺的老板李女士说道。

夏“潮”美食广场的集装箱商铺。记者 陈方斌 摄

“夏‘潮’美食广场现已入驻商户100余家,对面的夏都美食广场同样也有小吃摊位100余家,每天的客流量大约有3万人,目前带动500余人就业。”夏潮商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聂瑞杰说,“夏‘潮’美食广场主要就是全国各地的美食,店铺形式以集装箱和商亭为主,夏都美食广场则汇集了各种夏县当地的特色小吃,也就是大家常说的‘地摊小吃’。”

夏“潮”美食广场项目是夏县十大“标志性、牵引性”工程之一,是夏县县委、县政府提升城市品位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点工程,也是夏县经济发展、建设活力之城的重要体现。项目依托白沙河生态湿地公园,围绕发展建设“活力之城”的理念,将夏县传统文化与时尚潮玩文化元素有机融合,打造高品质业态。夏“潮”美食广场项目建成之后,汇聚夏县十大特色美食及特色小吃等业态,全力打造夏县山清水秀、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“盐临夏一体化运城后花园”,与夏都体育中心、白沙河生态湿地公园共同助力夏县“文化之城、康养之城、绿色之城、活力之城”的“四城”建设,为夏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载体。

“夏‘潮’美食广场一期已投入运营,二期工程主体已完工,正在做收尾工作,8月将会为大家呈现一个‘赛博朋克’风格的夜经济主体。”聂瑞杰信心满怀。

体育夜

夜间经济“新亮点”

在夏“潮”美食广场附近,夏都体育中心也挤满了不少群众以及运动爱好者,他们有的在跑步健身,有的在休闲纳凉,还有的带着孩子肆意奔跑,拥挤的人潮让这里也成为夏县人民消夏纳凉的热门打卡地。

夜色中的夏都体育中心人潮涌动。记者 陈方斌 摄

酷暑来临,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在夜晚走出家门,到运动场馆去“燃烧卡路里”,夜跑、健身、羽毛球、足球等运动休闲项目持续升温,夜间体育消费需求正在加速释放。每天从晚上七点半到十点半,夏都体育中心汇集了许多来此运动休闲的群众。

“没想到夏县这几年的发展这么快,把这里建设得这么漂亮,有山有水,有美食,还有运动场地,晚上没事来打打羽毛球,真的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。”来自盐湖区的王女士惊讶地说。

体育消费作为城市夜间消费的有益补充,正成为“夜经济”的新亮点。

夏都体育中心占地面积211.81亩,与邻近的白沙河湿地公园一同构成亮丽的绿色生态画卷,是集全民健身、体育教学、体育竞技、文化展演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体育场馆。整个中心分为综合体育馆、体育场、室外配套三大板块,内设夏都文物文创文化展厅、城市会客厅等运动场地及文化广场。

“我们室外体育场每天最多可容纳5000人,在那里,我们还开放了LED电子大屏幕,相当于把人们的‘客厅’由室内搬到了开阔的体育场里,搬到了青山绿水中。同时,我们还开放了室外足球场、室外篮球场、室外文化广场等不同的场地设施,争取为人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最整洁的场地环境。”华舰动体教育科技(山西)有限公司夏都体育中心运营负责人郜韵杰介绍说。

体育运动在提升个人生活品质的同时,也刺激了夜间消费,为“夜经济”注入了新动力。

夏都体育中心充分释放了体育场馆综合效应,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,为夏县经济发展增添“烟火气”,也让夏都体育中心成为满足当地人民精神文化健身需求、发展体育经济、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抓手和强劲动能。

“结合夏日夜经济,依托白沙河美景和商圈,我们还打算推出户外露营、露天音乐节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,优化夜间消费环境,打造城市美学和光影艺术相结合的特色消费场景。”郜韵杰补充道。

乡村夜

美丽乡村新“夜”态

夜晚的张家坪村灯火通明,从盘山路上望去,显得格外耀眼。

走在张家坪村,远处的一排排窑洞极具晋南特色,星空房、儿童无动力游乐园以及一排整齐的商铺,让这个小山村变得时尚而又充满活力。“张家坪村集美食、民宿、游乐等于一体,有小吃商铺17家,还有16孔窑洞民宿,自从开业以来,游客络绎不绝,不少人选择来这里避暑纳凉。”张家坪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明星说。

以前,张家坪村主要以种植中药材和小麦为主。借助其便利的交通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、人文资源条件,近年来,张家坪村立足山区特色资源优势,通过“党建+乡村旅游”和“村集体+企业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不断提升乡村整体面貌,持续增加乡村旅游业态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促进村民增收,助力乡村振兴,已成为城郊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。

“发展乡村旅游,是为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,同时也提高村民收入,让更多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。目前,已经带动28户村民就业。”李明星说。

“在这里工作离家近,活儿也轻松,不出村就把钱给挣了,感觉非常好。”张家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工作人员张雪平笑着说道。

近年来,张家坪村党支部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县“四城”建设发展定位,根据全村自然生态景观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多、闲置房屋庭院多等资源和交通便利等优势,确定了“突出山区特色,发展民宿文化,培育特色产业,建设和美乡村”的发展思路,致力打造“县城—瑶台山—张家坪村—县城”的旅游廊道,组织成立政策宣讲员、村情讲解员、游客引导员、景区协管员“四大员”党员队伍,特别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带动作用,带动村民发展旅游产业,服务旅游发展。

“我们建设有游客服务区、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休闲区、七彩药田打卡区、儿童乐园游玩区、窑洞民宿康养区五个功能区,打造满足各类人群游玩、吃住、休闲空间,让游客开心逛起来,安心住下来,放心来消费。”李明星说。

目前,张家坪村已初步形成以旅兴农、以农促旅、文旅融合、城乡互动的业态格局。下一步,张家坪村将继续按照县委“两争一站”工作总要求,拓宽思路,大胆创新,以乡村旅游带活人气、带来效益、带动发展,持续擦亮山清水秀、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“盐临夏一体化运城后花园”幸福底色。

城市的烟火气足了,夏县人民的幸福感、获得感也提升了,一个灯火璀璨、车水马龙的活力之城的身影也逐渐清晰了起来……

网站声明

运城日报、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(含图片)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,例:“运城新闻网-运城日报 ”。

凡本网未注明“发布者:运城新闻网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